主页 > 政策 >

山东省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工作方案

发布时间:2020-03-26 17:28   来源:山东发改委网站    作者:消息 阅读:

山东省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工作方案
 
按照《山东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结
合工作实际,就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1.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
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
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
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
明一起抓,坚持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为引领,全面推进乡村思想道德建设、文明创建、文化
发展、文化传承,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
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全省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
明新气象,打造乡村文化振兴的齐鲁样板。
2.工作目标。到 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乡村文化
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公共文化服务基本实现标准化均等化,
农村公共文化设施、队伍、活动、投入得到保障,群众喜闻
乐见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更加丰富繁荣,农村文化人才支
撑力明显增强,素质高、业务精、结构稳的乡土专业文化人
才队伍进一步壮大;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切实加强,乡村文明
水平显著提升,良好社会风尚进一步形成;优秀传统农耕文
化传承发展富有成效,其教化群众、淳化民风的作用充分发
挥,新时代文明传习中心建设形成品牌,富有时代精神和山
  120
东特色的新乡贤文化加快培育。
二、实施铸魂强农工程,强化乡村思想政治引领
1.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
装教育农村干部群众。深入开展面向乡村的理论学习宣传普
及,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齐鲁大地家喻
户晓、落地生根,像阳光雨露一样走进千家万户,滋润干部
群众心田,提振乡村精气神,引导干部群众心往一处想、劲
往一处使,齐心协力创造幸福生活。深入开展“百姓宣讲”
活动,贴近农民群众生活实际,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
运用群众听得懂、听得进的语言,增进人们对习近平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
编写适应区域特点的乡村振兴战略读本。满足基层干部群众
对理论图书的需求,开展理论图书配送,重点向农家书屋、
村居讲堂、社区阅览室等赠送理论读物,及时传播党的理论
路线方针政策。加强对社会思潮的辨析引导,正本清源,扶
正祛邪,帮助人们划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认识,巩固和壮
大乡村意识形态阵地。加强农村宗教管理,引导群众合法信
仰宗教,依法治理农村宗教领域乱象。
2.推进社科理论普及。结合新时代文明传习中心建设工
程试点,贴近基层干部群众的理论需求,加强政策宣传、知
识传授、价值传播,提高农村群众人文素养。组织编写《走
在前列面对面》等一批通俗理论读物。开展“社科普及周”
基层延伸行动,面向农村举办系列讲座、志愿服务、展览、
知识竞赛等社科普及主题活动。实施社科普及示范体系建设
  121
行动计划,每年培育 10 个省级社科普及示范县(市、区)、
50 个省级社科普及示范乡镇(街道)、200 个省级社科普及
示范村(社区)。开展社科普及志愿服务行动,加强社科普
及教育基地建设,组织社科专家基层行活动,发挥新时代文
明传习中心、村居讲堂、道德讲堂等各类阵地作用,推动乡
村党的理论和社科知识普及。开发中小学乡土特色校本课
程,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怀。
3.开展政策宣讲。紧紧围绕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中央的
决策部署和省委的政策要求,发挥讲师团、党校、社科研究
单位、宣讲协会作用,运用各类新闻媒体和宣传文化阵地,
推动民生政策宣讲,深入解读宣传党的“三农”政策和强农
惠农富农举措,把政策措施讲透彻、讲明白,让党和政府的
政策深入人心。注重吸纳农民宣讲员进入宣讲队伍,用亲身
经历现身说法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展“国旗下讲话”活
动,增强村级党组织凝聚力和向心力。
4.加强基层理论骨干培训。发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
干部学院的资源优势,加强对县及县以下宣传文化工作者特
别是社科理论工作者、活跃在基层的专兼职理论宣讲员的集
中培训。通过举办培训班、现场示范辅导、实地观摩等形式,
推动基层理论宣讲骨干进乡入村进行讲习、培训,不断提高
农民群众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
三、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保障文化民生
1.建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加强投入保障、政策保
障和机制保障,坚持一院多能、一室多用,整合基层宣传文
  122
化、党员教育、科学普及、体育健身等设施,统筹建设各类
活动场所。建设数字文化广场、无线网络等新兴文化设施,
建设农村老年人文化活动场所。推进乡、村两级文化服务设
施建设,2018 年实现全省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基本覆
盖,达标率 95%以上。实施农家书屋网络化建设工程,推广
农家书屋总分馆制和“一卡通”管理模式,构建以县级图书
馆为总馆、乡镇中心农家书屋为分馆、村(社区)农家书屋
为馆藏点的总分馆服务网络,争取到 2020 年全省县乡村出
版物“通借通还”率达到 60%。实施农村文化广场——“百
姓舞台”提升工程,建设农民群众欢迎、实用性强的农村文
化广场设施网络,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广场文化活动运行机
制。加大文化扶贫力度,到 2020 年,全面完成省扶贫工作
重点村综合文化活动室建设任务,全面完成省扶贫工作重点
村通有线电视任务。着力抓好黄河滩区脱贫迁建区公共文化
服务阵地建设工作。
2.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加强资源整合,综
合用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文化惠民消费季、文艺汇
演展演、“一村一年一场戏”免费送戏工程等平台载体,把
更多优秀的电影、戏曲、图书、期刊、科普活动、文艺演出、
全民健身活动送到农民中间,丰富农民群众文化生活。持续
办好“文化惠民、服务群众”实事项目,每年为农村(社区)
免费送戏 1 万场。深化“深入基层、扎根人民”主题活动,
深入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组织文化文
艺小分队深入乡村开展送文化活动。加快推进“书香乡村”
  123
建设,精心组织农民读书节、读书月和“三农”主题书展、
书市、大讲堂等活动。
3.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质量。深入开展“服务基层、
服务农民”活动,推动文化资源向基层农村倾斜,推进省、
市、县三级联合购买文化惠民演出,建设网上综合服务平台,
创新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办法,引入竞争机制,以奖代补,
激发各类文艺院团、演出机构、演出场所发展活力,满足农
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4.繁荣农村题材文艺创作。加强农村题材文艺创作的规
划和扶持,组织动员作家艺术家开展农村题材文艺创作生
产,推出一批具有浓郁乡村特色、充满正能量、深受农民欢
迎的农村题材文艺作品。探索建立“深入生活、扎根人民”
资金政策保障机制和作家艺术家下基层挂职锻炼制度,组织
作家艺术家开展采访采风活动,筛选一批重点优秀作品,在
出版、展示、推介等方面给予资金扶持。发挥“泰山文艺奖”
“群星奖”导向性作用,打造自下而上的群众文艺作品选拔
提升平台,引导全省群众性戏剧、音乐、曲艺、舞蹈、杂技、
美术、书法、摄影、民间艺术创作。加大对农村题材文艺作
品创作的扶持力度,评选推出一批优秀农村现实题材文艺作
品,全省性文艺评奖突出农村题材,省级报刊、广播电视台
对优秀农村题材作品在刊发、播出、宣传评介等方面给予重
点支持。
5.繁荣发展乡村文化产业。制定山东省振兴传统工艺实
施意见,建立山东省传统工艺振兴目录。实施乡村传统工艺
  124
振兴计划,培育有地域特色的传统工艺产品,开发民间艺术、
民俗表演项目,推动齐鲁民俗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加大对乡
村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引导利用古民居、古遗址、古村落、
古街发展文化产业项目,重点培育一批特色突出的文化小
镇。实行乡村文化产业精品工程,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新型乡
村文化产业模式,推动特色鲜明的“非遗”项目传承发展,
到 2022 年,培育一批具有山东特色的乡村文化品牌。实施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重点在文化遗产、节庆赛事、
修学研习、养生文化、民俗文化、名人文化等方面进行创意
开发,探索研究、完善出台有关土地利用配套政策措施,打
造一批美食村、艺术村、养生村、休闲村等特色村,实行差
异化发展,推出具有地方特色的精品民俗活动和精品农业体
验旅游活动。实施齐长城人文自然风景带建设工程,打造齐
长城文化旅游品牌,建设一批乡村特色影视基地。
四、实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弘扬中华传统美
德和红色基因
1.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
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进行
创新,强化道德教化作用,引导农民群众爱党爱国、向上向
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完善“图书馆+书院”
模式,推进尼山书院标准化建设,建立全省尼山书院联盟,
形成孔子故里独有的特色与优势。推进曲阜优秀传统文化传
承发展示范区、齐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建设。继续实施乡村
儒学和社区儒学推进计划,加强师资力量培训,以基层群众
  125
喜闻乐见的形式,推动有条件的乡镇综合文化站、农村(社
区)基层综合性文化中心设立儒学讲堂,推动儒家文化进乡
村,到 2025 年,全省乡镇综合文化站儒学讲堂实现基本覆
盖。组织编写《中华传统文化大众化系列通俗读物》《中国
传统文化读本》《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山东卷),创作推出
一批符合农村群众需求的传统文化通俗读物。开展“我们的
节日”主题活动,利用传统节日组织开展花会、灯会、庙会
等民俗活动,打造节会品牌。梳理挖掘地域文化、乡土文化,
指导各地科学策划、组织开展节事活动,打造乡村文化名片。
 
2.积极培育新乡贤文化。制定《关于培育和弘扬新乡贤
文化的工作方案》,深化研究阐释,厘清新乡贤文化发展脉
络,明确新乡贤文化建设思路,推动建设一批乡贤馆、农耕
文化展馆,弘扬传播新乡贤文化。开展新乡贤选树活动,通
过“举乡贤、颂乡贤、学乡贤、礼乡贤” ,把一批群众公认、
品德高尚、处事公道、热心公益、积极参与地方管理、起到
模范带头作用、真正为群众服务、推动家乡经济发展的人士
选出来、评出来。开展新乡贤文化进中心、进家庭、进校园
活动,结合新时代文明传习中心建设试点工作,运用传习中
心、乡村儒学讲堂、道德讲堂、科学大讲堂等阵地,把新乡
贤请到中心、讲堂,通过“讲、评、帮、乐、庆”等多种形
式,讲好新乡贤故事,彰显新乡贤道德精神;把新乡贤文化
与家庭家教家风主题教育活动结合起来,推动乡镇村志编
修,挖掘、整理、编写弘扬传统美德、体现时代要求、贴近
生活实际的家规家训,引导人们继承传统美德、树立家国情
  126
怀;把新乡贤文化与学校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有机结
合,深化“新礼仪新礼节”培育行动,涵育文明校风。开展
弘扬新乡贤文化活动,积极组织创作具有地域特色的新乡贤
文化文艺作品,组织多种形式的新乡贤主题文艺演出、文化
活动,生动活泼地传播新乡贤文化。充分运用微博、微信、
微视频和手机客户端等方式,开展“齐鲁乡风·美丽家园”
微视频、微电影大赛活动,拓展新乡贤文化传播平台。积极
探索有效途径和办法,推出新乡贤特色品牌项目,培育发展
新乡贤理事会等新乡贤组织,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支部的核
心作用,探索引导新乡贤依法参与乡村治理,促进乡村经济
发展与社会和谐。
3.大力传承红色基因。认真践行“红色基因就是要传
承”,深入挖掘我省丰富的革命历史文化资源,统筹全省红
色文化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实施红色基因传承工程,深化沂
蒙精神研究阐发,成立沂蒙精神研究院,设立“沂蒙精神研
究”专项,推出一批有价值的理论文章和学术专著,组织创
作一批以弘扬沂蒙精神为主题的文学、戏剧、影视剧、音乐
等优秀文艺作品。突出沂蒙老区、冀鲁边、胶东、渤海、冀
鲁豫等红色文化富集区建设,打造红色文化传承示范区。推
动革命文化教育普及,建好用好山东省党史馆、沂蒙革命纪
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深化党史、国史学习教育,讲好山东
故事。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改陈布展,建设革命历史档案信息数据库,深入推进爱国主
义教育基地网上展馆、VR 虚拟现实展馆建设。编辑出版《红
  127
色齐鲁 365》《山东省红色旅游指南》,组织拍摄“山东十大
抗日武装起义”文献记录片,打造红色文化宣传教育品牌栏
目。围绕庆祝改革开放 40 周年、建国 70 周年、中国共产党
成立 100 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
主题教育活动。扶持乡村红色文化旅游开发,推动红色旅游
与民俗游、生态游等相结合,打造一批乡村红色旅游精品景
区和精品线路。实施“沂蒙精神红色基因传承工程”,打造
全国一流的亲情沂蒙红色文化旅游目的地,推出“新时代山
水圣人”红色旅游线路。
4.加强乡村文化遗产保护展示。实施传统文化乡镇、传
统村落及传统建筑维修、保护和利用工程,制定《山东省历
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划定乡村建设的历史文化
保护线,分批次开展重点保护项目规划、设计、修复和建设,
加强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民居、古树名木保护。整理
保护有地方特色的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传统美术、戏剧、
曲艺、民间舞蹈、杂技和民间传说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鼓励
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其他文化遗产持有人开展传
承、传播活动。实施县及县以下历史文化展示工程,做好县
级历史文化展示场所的充实、改造、提升工作。推进“乡村
记忆”工程,加大对农村历史街区、传统民居院落和生产生
活民俗的挖掘保护,把乡村文化保护传承与新型城镇化建设
相结合,开展第一批“乡村记忆”项目的设计与实施,到 2022
年,在全省打造 10 个“乡村记忆”乡镇,推出 50 个“乡村
记忆”民俗节庆项目,建设 100 个“乡村记忆”博物馆(优
  128
秀传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建设 1000 个“乡村
记忆”村落(街区),10000 个“乡村记忆”民居,使乡村成
为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的文化之乡、精神家园。挖掘和保
护民间传统谚语、地方戏种、农耕文化、优秀习俗等乡村文
化,建立数字影像馆,加大传承弘扬力度。
五、实施新时代文明传习工程,培育文明风尚
1.推进新时代文明传习中心建设。2018 年探索启动试点
建设工作,2019 年形成示范模板并总结推广,2020 年实现
全面推进,将其打造成为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的综合载体
平台。省市县乡建立志愿服务指导中心,村(社区)建立志
愿服务站,发挥学校教师、党校教员、在职或退休干部、民
间文化文艺人才等作用,在信息服务、农技传授、文化活动、
移风易俗、邻里互助以及关爱贫困学生、留守儿童中宣传普
及科学理论,到2022年农村志愿服务站建设率达到80%以上。
 
2.深入实施“孝诚爱仁”四德工程。加强对全省“四德
工程”示范县动态管理,以组织媒体开展四德工程示范县巡
礼活动为抓手,深化基层道德品牌创建,打造一县(市、区)
一道德品牌。总结推广基层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
院所、社区街道、社会组织等四德工程建设经验,命名一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四德工程建设示范点。广泛开展省、市、
县、乡、村五级“榜上有名”先模人物评选活动,建好用活
善行义举四德榜,推动全省建立一批四德主题广场、主题公
园、主题社区、主题街道。注重发挥农村党员、基层干部、
道德模范的示范带动作用,以身边人、身边事为教材,教育
  129
引导广大农民见贤思齐、崇德向善。
3.深入开展移风易俗行动。传承中华文化精髓,融入现
代文明理念,突出庄重感仪式感,用蕴含优秀民俗、体现时
代风尚的婚丧新文化取代旧陋习旧风俗。在婚事办理上,倡
导集体婚礼、公益婚礼、慈善婚礼等现代文明婚礼形式,推
行免费颁证和婚礼式颁证服务。提倡厚养薄葬,倡导仪式从
简办理、文明办理。实施公益性公墓建设工程,深入开展殡
葬改革综合试点,加大对殡葬公共服务的资金投入,推广“沂
水经验”,把公益墓地建设作为民生需求和移风易俗的重点
项目加以推进,到 2020 年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殡葬公
共服务体系,到 2022 年节地生态安葬率达到 60%。推动文明
祭祀,改变农村陈规陋习。
4.深化家风村风行风建设。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主题,深
入挖掘齐鲁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美德,以家庭、村居、行业
为基本单元,以家风促村风带行风,推动形成家风正、村风
淳、行风清、乡风美的良好社会风尚。开展家风建设,以“家
和万事兴”为主题传承良好家风和家训,抓好宣传教育、征
集评选、展示推广等各个环节,引导广大群众晒家训、传播
治家格言、讲好家风故事,传承优秀家风,潜移默化影响农
民群众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开展村风建设,以村居为切
入点,进一步规范壮大村居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和红白
理事会等群众自治组织,积极修订完善村规民约,用民间舆
论褒贬是非、扶正祛邪;围绕思想道德、移风易俗、环境卫
生等重点内容,组织开展评议活动,引导广大农民由“要我
  130
文明”向“我要文明”转变。开展行风建设,以行业为切入
点,广泛开展诚实守信、信用至上、诚信兴业、履约守信等
主题宣传实践活动,大力培育农村行业品牌;加大信用顶层
设计,深入开展农村行业领域诚信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建立
诚信“红黑榜”制度,完善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治机制,促进
由征信到诚信,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打造信用山东。
5.深化乡村文明行动。深化文明村镇创建,作为推进乡
村文明行动的总抓手,明确“十三五”末全省县级及县级以
上文明村镇占比 80%的目标要求,打造一批孝心村、和谐村、
生态文明村、移风易俗村、兴业富民村等特色示范典型。加
强文明村镇创建工作动态管理,将文明村覆盖率及上升幅度
等内容纳入文明城市、文明县(市、区)、文明镇评选指标
体系。推进“百镇千村”建设示范工程建设,在加强乡村文
明行动“村容村貌、村风民俗、乡村道德、生活方式、平安
村庄、文化惠民”六大建设的基础上,选择一批乡村文明行
动示范村实施“乡村文明家园”项目。开展科普示范乡村创
建活动,不断提升农民科学素质。开展“新农村新生活新农
民”培训,围绕居家美化净化、家庭伦理道德、亲子教育、
文化娱乐、身心保健等内容,将现代意识、科学精神、文明
理念逐步渗入到群众头脑、转化为自觉行动,到 2020 年,
实现农村中青年妇女培训全覆盖。扎实推进文明家庭创建,
制定出台《关于开展“美在我家”主题活动推进家庭文明建
设的意见》,以家庭素质、家庭伦理、家庭教育、家庭生活、
家庭责任建设为重点,广泛开展“美在我家”主题活动。深
  131
化“星级文明户”、寻找“最美家庭”、评选“五好家庭”,
以及“村村都有好青年”“好婆婆好媳妇”等各具特色的创
建活动,加强孝道文化宣传教育,建立完善文明家庭标准体
系、推荐机制、动态管理、尊崇礼遇等长效机制。举办家庭
文明建设巡礼活动,宣传文明家庭建设新成效,充分展现家
庭文明建设新气象新风貌。深入开展“学雷锋,做山东好人”
活动,进一步健全村、镇、县、市、省梯次推进的选树机制,
到 2020 年选树省级“山东好人”群体数量达到 6500 人。推
动开展“无邪教创建”示范活动,打造一批无邪教创建示范
县、乡、村。
六、实施乡村网络文化建设工程,推动网络惠民
1.推进乡村公共文化网络载体建设。依据全省农村实际
情况,统筹建设简便易用、高效快捷、资源充足、服务规范
的乡村文化网络载体。高起点制定建设标准,推进乡村数字
图书馆、乡村远程教育中心、乡村网络服务中心、乡村旅游
网上展馆、乡村文化网上展馆等基层公共文化网络基础设
施。积极推广移动互联网新媒体新应用,提升乡村居民互联
网应用技术水平,打造全平台、多媒体、多样态的乡村公共
文化网络载体集群,推动网络文化建设惠及广大农民群众。
2.鼓励乡村题材网络文艺作品创作。规划创作生产一批
反映齐鲁乡村风貌、农民生产生活的重点网络文学、网络音
乐、网络剧、微电影、网络演出、网络动漫等新型文艺作品,
推动全省乡村网络文艺健康繁荣发展。利用主要媒体网站、
文学艺术专业网站等平台,把农村题材代表性作品有计划地
  132
进行网上展示。充分发挥新媒体独特优势,运用微博、微信、
移动客户端、移动直播 APP 等载体,促进优秀乡村文艺作品
多渠道传输、多平台展示、多终端推送。
3.持续深入开展乡村网络公益活动。充分利用网站、 “两
微一端”、手机报等网络宣传平台,围绕脱贫攻坚、惠农助
农、弱势群体帮扶等主题,打造各类乡村网络公益频道或专
题,积极推送乡村网络公益主题的新媒体作品,推广乡村网
络公益理念。聚焦山东乡村特色,创新挖掘独立公益项目,
精心打造具有较强影响力和公信力的齐鲁乡村网络公益品
牌。协调组织动员互联网企业、新闻网站、网民及社会各界
共同参与,统筹整合各方力量,促进公益信息互联互通、公
益资源协同共享,推动线上线下联动,形成乡村网络公益合
力。
七、实施乡村文化人才培育工程,强化人才支撑
1.加大高层次文化人才培养力度。制定全省优秀传统文
化人才培养规划,研究制定扶持政策,引入一批高层次儒家
文化、红色文化、农耕文化、海洋文化研究高端人才。深入
实施齐鲁文化人才工程,通过齐鲁文化之星评选,加大优秀
乡村文化人才选拔培养、资助扶持力度。加强山东传统戏曲、
杂技及民间歌舞、民间音乐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支持
高校、研究机构加强编纂出版、传播推广、影视制作、创意
策划人才培养。发挥高校、文艺团体人才优势,通过对口帮
扶、设立联系点等形式,开展专业人才进基层活动,弥补人
才短板。
  133
2.培育乡村“非遗”文化传承人。依托国家级、省级非
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院校、 “扶持 1000 位非遗传承人、
民间艺人”收徒传艺计划,对掌握一定技艺、有学习意愿的
乡村非遗传承人进行培训。加强齐鲁工匠手艺体验基地项目
建设,鼓励技艺精湛、符合条件的中青年传承人申报并进入
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队伍,形成合
理梯队,培养高水平工匠队伍。鼓励各地开展延伸培训,支
持学有所成的传承人创新创业。到 2022 年,培训 3000 人次。
 
3.壮大乡村文化人才队伍。加强基层宣传文化队伍建
设,对现有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人员进行登记,及时补
充专业人员,做到专岗专用。探索基层文化艺术人才定向培
养,开展免费乡镇文化员招生试点。每 3 年对文化站长和工
作人员轮训一遍,提升乡镇文化站组织管理水平。在村、社
区配备宣传员,加强农村社区文艺骨干培训。大力培养尼山
书院和乡村儒学师资,建立乡村儒学人才库。开展文艺志愿
服务,培育打造一批优秀基层戏曲院团、庄户剧团、民间班
社,培养带动一批基层文化工作者、民间文化能手。发展壮
大文化志愿者队伍,把企事业单位退休人员、返乡大中专学
生等吸纳到乡村文化队伍中来,增强乡村文化自我发展能
力。引导返乡下乡人员结合自身优势和特长,发展传统工艺、
文化创意等产业。
八、加强组织领导,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有力保障
1.狠抓工作落实。宣传思想文化战线把乡村文化振兴摆
上重要位置,精心组织、细化措施,推动省委决策部署落实
  134
落地。坚持项目化运作、工程化实施,明确项目实施时间表、
路线图、责任制和奖惩措施,加强组织领导和督促检查,确
保各项任务落实落地。定期召开农村文化振兴工作联席会
议,统筹解决乡村文化振兴工作的重大问题。
2.强化政策保障。认真梳理现有政策,用足用好用活“三
农”各项政策。抓好相关试点工作,及时总结推广试点经验。
坚持问题导向,着眼抓重点、破难点、补短板,深入研究政
策措施,为乡村文化振兴创造良好环境和条件。
3.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农村文化振兴的财政保障,持续
加大投入力度,创新财政资金投入方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引导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兴办乡村文化事业。加大对庄户剧团
和民间艺人开展文化活动的资金扶持。加强农村金融服务和
产品创新,加大金融对乡村文化振兴的支持力度。
4.加强新闻宣传。做好政策解读和评论引导,广泛宣传
省委省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的政策举措,使乡村振兴成为全省共识和自觉行动,调动各
级各界积极性创造性,形成强大工作合力。省、市主要新闻
媒体开设专栏,策划推出系列乡村题材主题采访活动,围绕
乡村振兴主题,长流水、不断线地刊发新闻报道,讲好乡村
振兴山东故事,展示工作进展成效,推广典型经验做法。做
好优秀乡村文化融媒传播,围绕弘扬优秀农耕文化、推动乡
村文化振兴主题,运用新技术制作鲜活生动的融媒体产品和
公益广告,做好报、台、网、微、端融合推送传播,使文明
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深入人心。

上一篇:山东省推动乡村人才振兴工作方案
下一篇:山东省推动乡村生态振兴工作方案

分享到:
0
最新资讯
阅读排行